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河北進行檢查
凝聚守衛碧海銀灘的強大合力
9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河北唐山小青龍河入海口檢查入海河流污染和治理情況。
時隔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繼1998年之后再次啟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
9月10日至13日,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為組長,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龔建明為副組長,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張守攻、委員矯勇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張玉珍、邵利民為成員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對河北省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情況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檢查。
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內海,其地理區位十分重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渤海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作為渤海區域的重要省份,河北省肩負著保護和修復渤海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重要使命。
檢查組在檢查中了解到,2017年海洋環境保護法修改后,國務院有關部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強化了對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的思想認識,進一步依法加大了海洋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從河北的情況看,全省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學習傳達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有關建設海洋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為做好海洋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但與此同時,與全國總體形勢一樣,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仍不容樂觀。在陸源污染控制、海洋生態系統保護、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污染防治、船舶及港口污染防治、海洋傾廢管理、海洋養殖污染控制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
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
9月12日下午,執法檢查組來到河北省秦皇島市了解南戴河岸灘修復情況。作為河北省唯一零距離海濱城市,秦皇島依海而生、因海而興。雖然已經過了暑期旅游旺季,但是沙灘上仍有三三兩兩的游客。據了解,近五年監測結果顯示,秦皇島市海水水質逐年向好。2017年冬、春、夏、秋季,達到Ⅰ類和Ⅱ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占全市海域面積的98.8%、96.2%、94.7%和90.4%。
2017年5月,秦皇島被列為全國首批“灣長制”試點城市,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縣、基層鄉鎮和用海單位三級“灣長制”監管體系,確保每米岸線和每塊海域都有人管、有人負責。2018年旅游旺季,北戴河重要海水浴場Ⅰ類水質以上天數平均達到95%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據了解,圍繞治好岸灘,河北省深入開展岸灘修復,實施北戴河及相鄰地區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和“藍色港灣”整治行動,累計投資約22億元,整治修復岸線總長23.4公里,新增沙灘面積72.6公頃,沙灘平均寬度恢復至30米,沙質岸灘退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海水浴場環境品質顯著提升。加快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區管護能力進一步提高。啟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創建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高效環保養殖技術得到推廣。
海洋風險監管仍存在短板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當看到,雖然河北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海洋風險監管等方面還存在短板。
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全國和地方海洋功能區劃,保護和科學合理地使用海域。”
目前,雖然河北省岸線利用率達93%,但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足15%,距國家目標要求存在差距。據河北省相關負責人介紹,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河北省沿海地區發展步伐加快,港口建設、園區發展、圍海養殖等占用了部分自然岸線資源,加之建設用地規模不足,個別地方還存在著向海要地、要空間現象。
此外,情況匯報資料顯示,河北省平均每年發生赤潮4.2次、溢油3.4次,影響了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經濟損失。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海洋監管能力建設嚴重欠賬,監管力量薄弱、裝備水平差、防護標準低等問題較為突出,影響突發事故及時發現和有效應對。
對此,河北省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對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更加認真、更加深入主動學習研究海洋環境保護法,積極努力主動作為,扎實推進海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以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作為推進生態強省建設、改善海洋環境質量、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抓手。在努力促進渤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把渤海環境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加大渤海污染治理的力度,與渤海區域的其他地區密切配合,要理順各種關系,整合各種力量治理好渤海,保護好渤海,為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麗、清潔的渤海。
(責編: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