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良法善治,備案審查啟新程。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的決定,為更好開展備案審查工作、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做好備案審查工作的根本理論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備案審查工作,多次就加強備案審查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2021年,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提出,提高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工作質量,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出決定,突出強調開展備案審查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黨中央關于“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工作要求開展制度構建,通過決定的形式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完備的法律制度。
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是備案審查的基本目標。在我國,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就是維護國家統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需要國家法制的統一。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之一是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主張上升為法律,只有國家法制統一,才能保證黨對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由于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單一制國家結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因此我國立法體制既是統一的,又是分層次的。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主體大幅增加,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數量快速增長。要確保規范性文件不違反憲法和上位法,并且做到上下統一、左右和諧,就要加強和完善備案審查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監督制度,推動不同層級、規模龐大的規范性文件形成一張協調嚴密的法治網絡,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內在統一和諧,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和國家法制統一。
備案審查制度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備案審查是憲法法律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通過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司法解釋開展備案審查,發現并糾正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問題,及時對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保持法律體系內部的和諧一致,從而確保憲法、法律在各行政區域都得到遵守和執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履行憲法法律監督職權,持續推動備案審查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2017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七年聽取和審議法工委關于備案審查工作情況的報告,公民、組織積極提出意見、表達訴求、參與監督,提出的審查建議超過2.1萬件,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2023年備案審查工作報告披露了多起典型案例,如認定全面禁燃煙花爆竹的地方性法規與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叫停對犯罪人親屬的“連坐式懲戒”等,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實踐證明,備案審查工作逐步顯性化、制度化、常態化,在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維護國家法制統一、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功效日益彰顯。
在新征程上充分發揮備案審查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的決定共22條,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一是進一步明確備案審查工作的目標;二是堅持有件必備,對報送備案的時限、方式,以及形式審查等內容作出規定;三是堅持有備必審,完善審查方式和機制,明確審查重點內容;四是堅持有錯必糾,增強備案審查制度剛性;五是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相關制度機制,涉及備案審查信息化建設、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典型案例建設等方面內容。同時,回應地方人大關于推動解決各地備案審查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決定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根據有關法律,參照本決定制定本地區有關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規定”。
決定的公布施行,進一步筑牢了做好備案審查工作的制度基礎,同時也對各級人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加強宣傳闡釋,推動備案審查工作能力建設,確保決定得到全面有效實施。地方人大要按照決定的要求,抓緊制定或修改本地區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和具體辦法,共同提升備案審查工作質量。
(作者為《中國人大》雜志社總編)
(來源:《中國人大》雜志2024年第2期)
(責編: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