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金瑞瑞,十年前,我剛從大學舞蹈學院畢業,在昆明從事歌舞教練的工作。一年后,在媽媽的要求下,我回到了家鄉牟定繼承了一間小小的彝繡鋪,當時,我舍不得心愛的舞臺,九年過去了,我的彝繡鋪變成了彝繡廠,彝繡變得越來越精美,更繡出了彝家的美好生活,我愛上了彝繡這個更大的“舞臺”。
從繡品到商品,小針線繡出大產業
剛接手彝鋪生意卻是門可羅雀,有的時候一個月甚至連房租水電都掙不回來。這一是彝繡知名度不高,“養在深閨人未識”,銷路太窄;二是產品單一,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更好地開拓彝繡產品市場,我用參加各地民族文化節展示彝繡、品牌贊助各類活動等機會宣傳彝繡。另一方面制定了“精品手工”和“大眾機繡”的路線,讓不同價位的服飾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而帶動彝繡產業大發展則是我們州將彝繡產業作為一項重點產業來抓,出臺了加快彝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6項政策,形成“1+1+N”政策體系。“彝繡貸”“彝繡保”“彝繡標”……一項項具體的措施為彝繡產業保駕護航,注入新活力。現在,我的小小彝繡店變成了“杰魯彝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公司營業額超1000萬元。不僅是我家得到了發展,我們縣還建成了發科屯、彝和園兩條彝繡專業街區,有彝繡企業和彝繡店一百多家。彝繡產品不局限于服飾,還開發了鞋帽、飾品、禮品等30多個品種100多種產品,產品遠銷上海、深圳、福建甚至國外,2022年,牟定縣彝繡產業產值已超過4000萬元,成了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從打工妹到繡娘,媽媽能留在家了
“走一步呀望兩眼,哪個舍得你!”這是我公司繡娘黑妹經常哼唱的彝家“左腳調”,但她舍不得的并不是愛人,而是她的兒子。8年前,為了謀生,她不得不和丈夫把剛2歲的兒子留在家而外出打工,這也是幾年前我們老家年輕人的所走的路。收入有了,可是娃娃的教育、年邁父母的養老問題也隨之而來。隨著我公司的發展,需要的繡娘也越來越多,從我們村開始,我召回了更多在外的“打工妹”成為了繡娘,黑妹就是第一批,通過訂單外包的方式讓繡娘在家就能就業,人均月收入達3100多元。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心靈手巧的彝家阿妹回到家鄉加入刺繡行業。每次黑妹見到我都很高興:“瑞瑞姐,現在我在家既能照顧娃又能掙錢,娃可開心了,做夢都能笑醒!”彝繡產業成了把媽媽留在家的溫暖產業,“唱著歌,繡著花,背著孩子養活家”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從“三月會”到米蘭國際時周,非遺牽手時尚潮流
“騎上你的駿馬穿上美麗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進愛的火把節。”以前,彝繡服飾最大的展示舞臺只是在“三月會”“火把節”等地區性的節慶活動中,影響力弱,范圍小。2019年,縣委宣傳部找到我,把我的幾件彝繡精品帶到了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從此開啟了彝繡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之路。這是“滬滇文化幫扶協作項目”之一,有了上海的傾力幫助,我公司的服飾走上了上海時裝周、北京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的舞臺,2023年9月23日,以“流光彝彩·美美與共”為主題的云南楚雄彝繡成衣系列發布會在意大利米蘭舉行,千年彝繡作為代表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登上米蘭時裝周舞臺。看著T臺上綴飾著彝繡非遺元素的時尚服裝我不禁熱淚盈眶,也更深刻理解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的就是現代的”深刻內涵。從此彝繡邁出了向國際化、高端化、產業化、時尚化進軍的堅實步履。
從彝家山寨到人民大會堂,為彝繡發聲更響亮
“山青青水清清,彝家山寨連北京!”兒時,北京是遙不可及的夢,能走進天安門、人民大會堂更是心目中最神圣的愿望!沒想到的是,2023年3月,我的愿望實現了,而且是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會前,我想我首先要展示好絢麗多姿彝繡服飾。第一天剛下大巴走向人民大會堂,一襲大紅彝家傳統服飾就吸引了無數鏡頭,媒體稱贊我“把非遺穿身上,讓彝繡驚艷了世界!”能為彝繡“代言”,在全國兩會上展現彝繡風采是無上的光榮,更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會議期間,我提交了兩個建議:加強對彝繡產業的扶持和改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措施,希望能通過相關部門的辦理為彝繡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今后,我將圍繞如何把彝族文化傳承好、保護好、發展好作為關注的重點,提出更高質量的建議為彝繡產業和彝族文化發聲,讓彝繡這只“彝山金鳳凰”飛得更高、更快、更遠!(作者:金瑞瑞 普文堯)
(責編:杜凱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