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主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民意便是其中表現之一。對人大工作來講,這是挑戰也是機遇,急需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互聯網時代進行工作創新。
網絡民意對人大工作有積極意義。一是有助于擴大人大工作的民意渠道。通過網絡開門立法,直接擴大了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來自基層的意見,可以在立法中直接體現出來。
二是增強了監督工作的效能和力度。作為開放信息環境的網絡,網民的身份有虛擬性的特征,這可以使網民自由真實的反映事實和訴求,這對于人大克服信息梗阻,了解真實民意大有好處。
三是有助于做好代表的工作。利用互聯網的特征,公民可以反映情況,表達訴求,參與人大工作;人大代表也可以通過網絡經常了解網民的意見和看法,公民參與范圍越廣,人大代表和機構就越能提高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網絡民意對人大工作有挑戰。首先是真實性的問題,由于網上登載信息是由服務器完成的,不受機構的審查,加之網絡的匿名性,網民成分的復雜性,以及技術防范的可行性等原因,網絡存在的虛假民意再所難免。
二是代表性問題,我國區域大,區域差距也大,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在東西部和城鄉之間極不均衡,這種不均衡性直接影響網絡民意的代表性,如對某一事件的觀點要辨別是代表多大群體和層面就比較困難。
三是表達方式不規范的問題,網絡本身具備交互性和便利性的特點,加之網民個性化的要求,容易導致網絡群體鏈接與自己價值取向一致的網站和網頁,從而形成群體級化的局面。
互聯網時代人大工作的創新。要高度重視互聯網時代人大工作創新的現實價值。由于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形成了網絡政治的特征。與傳統相比,網絡政治具有虛擬現實性、直接性、平等性、開放性、互動性、鏈接性等特點。這對人大工作提出了創新的要求,例如利用網絡平臺,人們可以圍繞各種事件發表見解,提出批評建議等。這種虛擬的網絡政治存在著真實的功效,對現實政治生活產生實質的影響,這需要人大工作者更新觀念,探索人大制度平臺如何發揮網絡政治的作用。
再如,在網絡中,網民無需別人代表,可以直接參與政治過程,在這種背景下,人大機關和人大代表失職或不作為,被曝光后往往會面臨巨大的網絡輿論壓力。如何將網絡所帶來的公民直接參與政治的現實與現有的代議民主渠道相對接,發揮人大制度的優越性,豐富和拓展公民參與渠道,是人大工作創新所面臨的現實。
又如,網絡不設防具有開放性的特征,這給人大及代表的工作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人大機關和代表不僅要學會通過網絡了解民意、民情,還要學會甄別和引導網絡輿論。網絡政治的互動性,為人大機關和代表收集民意提供了便捷渠道,但同時也對他們與網民保持互動關系提出了現實要求,人大代表在互動中,要高度重視自身角色定位的準確性。
在網絡政治溝通上的創新。網絡政治溝通是雙向影響、相互作用、協同操作的過程,網民可以利用各種方式發帖回帖和在線聊天,以表達自己的訴求和觀點。人大代表可以主動適應網絡政治環境,通過網絡與網民互動,吸收和反映網民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有條件的代表可以用實名制方式,開通博客暢談國事,發表感想,匯報議案和履職情況等等。可以建立人大代表和網民網上互動交流平臺,接受在線訪談,回答網民的提問等等。
在網絡政治參與上的創新。網絡時代將使政治變化的趨向逐漸偏離選民代表政治,而走向全民參與各級政府決策行為的政治。人大要適應這種趨勢,通過網絡向網民征求意見和建議,開設專門的網絡專版,向網民征求對重大決策的意見,如對“一府兩院”的工作、計劃、財政、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在網絡政治監督上的創新。網絡監督是公民通過互聯網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了解和關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支持,在公開、公平和公正的情況下,使矛盾得到解決,具有公開透明和成本低廉的明顯優勢。網絡監督已經成為人民監督政府、抑制腐敗、舉報貪官的重要監督形式。人大必須重視網絡監督,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監督方式,如探索在線監督,將傳統的監督變為一種實時、全程、經常化的監督。
總之,人大既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認真探索由于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的變化對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也要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技術革命所形成的新特點,不斷開拓創新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作者為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